<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闭
        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
        发表时间:2022-07-19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张汨汨、郭明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队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军政军民团结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引导广大军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汇聚起同心向党、携手奋进的磅礴伟力。结合庆祝建军95周年,广泛开展军地座谈、读书演讲、主题征文和影视展播等双拥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参观各类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场所设施,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组织全国双拥模范、“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代表参加相关庆祝活动,激励军民投身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火热实践,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团结奋进良好氛围。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了解驻军部队战备训练、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措施帮助解决。全力支持部队跨区机动、联演联训、科研试验等任务,搞好交通出行、安全警戒、军粮供应等保障,协助做好军事设施保护、群众损失赔偿等工作,助力部队练兵备战。常态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和专项慰问,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执行重大任务、驻边远艰苦地区和高原海岛部队官兵,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激励官兵卫国戍边政治热情。

          通知指出,各部队要结合实际创新拓展新时代拥政爱民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推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积极为驻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就近就便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持续巩固4100个部队定点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衔接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深化“八一爱民学校”、边境地区“惠民驿站”等援建行动,切实为民造福兴利。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汛期,有关部队要密切关注汛情,充分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遇有情况迅即行动,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军地各级要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依法维护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各地要集中办理一批随军家属落户、就业安置、子女转学入学等惠军事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特别是省会城市、驻军集中的地级市要按照全国双拥办年初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随军未就业家属专场招聘,帮助解除官兵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关爱革命功臣、关爱烈军属”活动,走访慰问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和在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军属,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通知还要求,节日期间,各地各部队开展活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改进作风要求,做到安全顺利、俭朴节约、务求实效。

        责任编辑:逯 江楠
        【纠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